肌无力一般从哪里发病
摘要:
肌无力通常从眼外肌或面部肌肉开始发病,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和表情肌无力。发病部位可能涉及骨骼肌、呼吸肌、延髓肌等,主要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诱发和药物... 肌无力通常从眼外肌或面部肌肉开始发病,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和表情肌无力。发病部位可能涉及骨骼肌、呼吸肌、延髓肌等,主要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诱发和药物影响有关。
约70%患者首发症状为双侧或单侧眼睑下垂,医学上称为上睑下垂,晨轻暮重是其典型特征。由于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最先受累,患者可能出现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完全性眼肌麻痹。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是主要病理机制。
面部表情肌群早期即可出现受累,表现为苦笑面容、鼓腮漏气、咀嚼无力等症状。由于面部肌肉持续收缩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言语含糊、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表现。这与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破坏直接相关。
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及下肢骨盆带肌群常继发受累,表现为梳头困难、上举无力、蹲起困难等。肌肉易疲劳性具有特征性,重复收缩后肌力明显减退,休息后暂时恢复。这种波动性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核心诊断依据。
约15%患者以构音障碍、饮水呛咳为首发症状,提示舌咽部肌肉受累。严重时可出现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等球麻痹表现,易导致误吸性肺炎。此类症状多提示病情进展较快,需警惕肌无力危象发生。
膈肌和肋间肌受累属于急危重症,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甚至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这是肌无力危象的主要表现,常由感染、手术或药物因素诱发,死亡率可达30%。胸腺瘤合并肌无力患者更易出现呼吸肌受累。
肌无力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饮食宜选择软质易吞咽食物,分次少量进食以防呛咳。适度进行非疲劳性肌肉活动如散步、深呼吸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严格遵医嘱用药,禁用氨基糖苷类等影响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定期复查胸腺CT和抗体滴度,出现呼吸困难等危象征兆需立即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