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报告:应减少在中国“家门口”的军事存在

据美国《新闻周刊》10日报道,美国智库“国防优先基金会”9日发布报告称,美国应该减少在中国“家门口”的军事存在,以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这份28页的报告写道:“亚洲是对美国利益意义最重大的地区,也是美国面临最激烈竞争的地区。由于中国如今拥有足以阻止美国在亚洲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的实力,美国必须寻求维持力量平衡,而非永久的霸权。”
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报告称,美国在全球数百个军事基地派驻数十万名军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驻扎在与美国有防务条约关系的日本和韩国,此外还有各种海军和空军力量。一些人认为,目前的态势过于具有进攻性,且部署地点过于靠近中国边境,一旦发生冲突,美国人员和资产不太可能幸存,还容易引发局势升级。
报告指出,近年来,美国向靠近中国海岸的“印太”地区增派了更多硬实力,包括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和在中国台湾地区部署500名军事训练人员。这些举动非但无助于威慑,反而促使中国更快地平衡或抵消美国的军事行动。
“美国目前的军事态势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其中许多地点一旦发生冲突,极易受到中国导弹袭击,例如日本西南部。”报告称。
报告建议,在亚洲应将部分美军撤出战区,并将其他军队转移到新的、防御能力更强的地点,包括:将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总量减少50%以上;将驻日本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调往关岛和美国本土。“此外,建议撤回在台的500名美军教官。这种部署不仅具有挑衅性,也违背了美国过去的承诺。”
延伸阅读:
媒体:美军正在准备"中美大战" 准备工作越来越细致
近年来五角大楼将中国当成最大假想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的各种演习中,对于如何展开一场“中美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准备工作越来越细致。简而言之一句话:美军是真的在准备“中美大战”了。
美空军“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
例如美国空军将从7月10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规模空前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期间将演练“敏捷战斗部署”等新型作战概念,集中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
所谓“敏捷战斗部署”,就是美国空军专门为中美在西太平洋爆发的大规模冲突量身定制的。根据美军的说法,如今部署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群在解放军优势远程火力面前生存性堪忧。为了避免集中部署在这些少数几个大型基地的美国空军战机被解放军“一锅端”,就需要将它们打散,由战斗机以及装载必要设备、武器和燃料的运输机组成不同的小分队,疏散到偏远岛屿上。同时“敏捷战斗部署”还需要解决这些分散小分队的快速出动和整体协调能力,必要时可以迅速从不同地点集结、重新组成“强大的拳头”。
《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将专注于灵活的战术调动,要求参与者快速适应场景变化并实时协调。演习内容涉及:包括第五代战斗机在内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战斗机中队将在“有争议的空域对抗复杂威胁”;运输机部队将在恶劣的条件和紧迫的时间表下运送物资并重新部署资产;指挥和控制小组将借助战场管理技能指导广阔地域的复杂同步调动和作战行动。
参加今年“竹鹰”演习的B-2隐形轰炸机群
与此同时,在辽阔的西太平洋地区进行这样的大规模行动,对于战斗机的航程要求很高,特别是从第二岛链起飞的战斗机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才能“靠近中国周边参战”。为此近年美国空军又重新恢复“竹鹰”系列大规模演习,出动数十架加油机,演练如何协调大规模机群的复杂空中加油行动。
此外,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导的“护身军刀”演习将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参演总兵力达3.5万人,参演国家多达19个,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习增加6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护身军刀”演习也将测试“高对抗环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防务新闻》称,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克上将表示,五角大楼认为一旦在该地区爆发危机或冲突,美军很难确保“通畅利用战略空中力量进入战场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第一岛链及其附近设立“联合战区配送中心”,从而减少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根据他的说法,这些“联合战区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港口能力,以方便运载大量物资的水面舰艇停靠,同时需要具备飞机起降的必要设施,以方便快速运输物资。
美军战机在空中飞行
从美军这些大规模演习可以看出,尽管中东战事牵动了五角大楼很大部分精力,但西太平洋才是美军部署的重点。五角大楼认为,相比其他地区的“非对称冲突”,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可能会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以往“倚强凌弱”的那些战法不适用了,需要通过这些演习来摸索适合未来中美大战的新作战概念。对于美军的这些动态,我们需要高度警惕。
当然话又说回来,美军的这些准备并非都那么好用——例如此前美国空军在演练“敏捷战斗部署”时就发现,分散部署的战斗机虽然有更多机会躲过对手攻击,但因为缺乏配套的维护设备和零备件,因为小故障而无法出动的情况也大增——而这些故障在设备齐全的大型空军基地,往往随手就能修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