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同期国剧开分最高,《180天重启计划》成2025春日影像记忆

访客 2025-03-07 15:25:16 54485
同期国剧开分最高,《180天重启计划》成2025春日影像记忆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这是一次集体的孕育,从无中生有、一点点一滴滴的培育、塑造、给予,才有了这份生命,它绽放了两周,直到今...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这是一次集体的孕育,从无中生有、一点点一滴滴的培育、塑造、给予,才有了这份生命,它绽放了两周,直到今天,我真的没办法洒脱的告别……”

3月4日下午,导演李漠在微博发文,依依不舍地挥别由自己执导,周雨彤、吴越领衔主演的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

而在社交平台,有关《180天重启计划》的讨论并未落幕。在不少人眼中,独特的叙事视角、先锋的母女关系探讨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都是这部剧的优点。而其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后,豆瓣开分7.9的同期在播国剧最高开分,也是一个认可。

作为导演李漠“情感三部曲”的亲情篇章,《180天重启计划》延续了对都市青年情感的细腻洞察,同时以更大胆的创作姿态探索家庭剧的可能性。不论是杭州的地域特色、生活化的镜头语言、“日记树洞”式片头的克制,都成为观众2025年春日的影像回忆。

同期国剧开分最高,《180天重启计划》成2025春日影像记忆

代际“互文”重构叙事

双时空交织书写母女故事

《180天重启计划》以“重启人生”为内核,采用双线时空叙事结构,通过一本斑驳的相册串联起母女两代人的“28岁”困境:女儿顾云苏(周雨彤 饰)在失业失恋的挫败中迷茫,母亲吴俪梅(吴越 饰)则在被困婚姻家庭的不甘中倔强突围。镜头在当代与上世纪90年代间自由切换,两代女性的“反骨”与情感力量形成互文,观众直呼“像照镜子般看到自己的挣扎与勇气”。

剧集更以“书写”为纽带,通过日记、小说等文本形式,让三代女性在文字中完成自我觉醒与代际和解——吴俪梅通过女儿的笔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而外婆的日记则成为母女关系的黏合剂。

以“独立书写为脐带”的叙事手法突破了传统家庭剧的框架,更赋予女性角色脱离传统规训的主体性。

首播片头以手写信形式呈现的真实亲情故事,被网友称为“每集最先泪崩的瞬间”。母女间“边斗嘴边互助”的日常,则让观众感慨“原来亲情可以如此鲜活,不必完美但足够真实”。

同期国剧开分最高,《180天重启计划》成2025春日影像记忆

摒弃“完美”人设标签

鲜活角色塑造引全网热议

《180天重启计划》创新塑造吴俪梅这一“非典型”母亲形象,打破“中年母亲必须是家庭稳定器”的传统叙事手法,通过展现她身上的“不完美”引发观众热议,也成为角色真实性的注脚。

正如导演李漠所言:“母亲不应是功能化的符号,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剧集以轻喜外衣包裹尖锐议题,直面当代女性的多重困境:职场性别歧视、婚育焦虑、代际沟通冲突等。吴俪梅与顾云苏的相处模式,既呈现母女间“越在乎越笨拙”的情感褶皱,也揭示了两代人共享的生存命题——如何在社会规训中掌握主动权。

在剧中,母亲不再被刻画成“牺牲者”,女儿亦非单纯的“被保护者”,而是互为“战友”与镜像。顾云苏成为母亲的陪产护工,身份倒置让平等对话成为可能;而吴俪梅的“自私”选择,恰恰教会女儿“爱自己是一辈子的事”。

剧集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颠覆塑造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认为该剧“将血脉羁绊、母女情感都具象化了”“像一剂苦涩又温暖的药,喝下去有点疼,却能治愈心底的某些空洞”。

(图片为《180天重启计划》公开发布物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