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秋蚊“凶猛”别大意!登革热风险藏其中,科学防蚊看这篇

访客 2025-11-06 10:01:17 40346
秋蚊“凶猛”别大意!登革热风险藏其中,科学防蚊看这篇摘要: 进入秋季,不少人以为蚊子会逐渐消失,实际上秋蚊反而更加凶猛。除了叮咬带来的瘙痒困扰,秋蚊还是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潜在传播媒介。登革热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秋季气温适宜蚊虫繁殖,...

进入秋季,不少人以为蚊子会逐渐消失,实际上秋蚊反而更加凶猛。除了叮咬带来的瘙痒困扰,秋蚊还是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潜在传播媒介。登革热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秋季气温适宜蚊虫繁殖,若忽视防蚊,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掌握科学的防蚊方法,不仅能避免蚊虫叮咬的烦恼,还能有效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为健康增添保障。

秋蚊“凶猛”别大意!登革热风险藏其中,科学防蚊看这篇

秋蚊更危险的原因包括:首先,秋季雨水相对充沛,积水环境增多,为蚊子产卵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的温度让蚊虫幼虫发育速度加快,导致秋蚊数量居高不下,与人接触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其次,蚊子需吸食血液才能促进卵的成熟,秋季是蚊虫繁殖的最后高峰期,雌蚊为了顺利产卵,会更主动、频繁地叮咬人类,吸血量也可能更大,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此外,秋蚊活动时间长,接触环境复杂,若叮咬过登革热患者,就可能携带病毒。当这些带病毒的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时,病毒便会通过唾液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感染登革热后,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双峰热或弛张热,服用普通退热方式效果可能不明显。患者还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常被描述为“断骨样”疼痛,同时可能伴随头痛,疼痛部位多为前额、眼眶后或颈部,严重时会影响正常活动。一般在发热后3-6天出现皮疹,先从躯干和四肢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瘙痒,但通常无明显脱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会有淋巴结肿大,按压时可能有轻微疼痛感。

科学防蚊的关键步骤包括:清理积水,从源头灭蚊;物理防护,减少叮咬机会;改善环境,降低蚊虫停留;合理使用防蚊用品。具体来说,要定期检查家中花盆托盘、水桶、下水道、空调接水盘等易积水区域,及时倒掉积水或更换清水;对于无法倒掉的积水,可加盖密封,避免蚊虫产卵。户外环境中,要清理废弃容器、树洞、洼地等积水死角,减少蚊虫滋生地。居家时安装纱窗、纱门,夜间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对于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蚊帐是安全有效的防蚊措施。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长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因为蚊子对深色衣物更敏感,同时戴帽子、穿袜子,减少皮肤暴露面积。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垃圾,避免杂物堆积,因为蚊虫喜欢在阴暗、潮湿、杂乱的环境中停留。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草丛、树林、池塘等蚊虫密集区域,若需前往,可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定期修剪家中绿植,避免枝叶过于茂密,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在蚊虫较多的环境中,可使用合规的防蚊用品辅助防蚊。选择含有安全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按照说明涂抹在暴露皮肤或衣物上,但要注意避开眼、口、鼻等黏膜部位以及破损皮肤;对于婴幼儿,应选择婴幼儿专用防蚊产品,或通过衣物、蚊帐等物理方式防蚊。使用蚊香、电蚊拍等产品时,要遵循产品说明,注意使用安全。

被蚊子叮咬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包括:避免抓挠,可轻轻拍打叮咬部位,或用凉毛巾冷敷,缓解瘙痒症状;若瘙痒明显,可使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肥皂水呈碱性,能中和蚊子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减轻不适;也可涂抹温和的止痒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膏。被叮咬后注意观察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疑似登革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和活动轨迹,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处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