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访客 2025-10-22 18:51:35 72447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摘要: 本报记者倪浩美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反噬作用正在显现。据路透社20日报道,一个由甲骨文、亚马逊和埃克森美孚等美国公司组成的...

本报记者倪浩

美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反噬作用正在显现。据路透社20日报道,一个由甲骨文、亚马逊和埃克森美孚等美国公司组成的游说团体正在敦促美国政府立即暂停一项对华贸易规则。该团体称,穿透性规则导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出口活动受阻,并将促使中国等国家把美企从其供应链中剔除。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该游说组织为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其所说的规则即美国商务部9月29日宣布实施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按照该规则,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被一并列入,禁止获得美国技术和产品。

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指出,这项规则将阻碍美企的出口计划,与政府的贸易政策自相矛盾。据路透社报道,该委员会主席杰克·科尔文在一封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信中批评说:“该规则已导致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出口活动立即暂停,这与你们降低贸易逆差、增加美国全球出口的愿望背道而驰。”

杰克·科尔文还补充说,若该规则维持不变,将鼓励其他国家转向非美国制造的商品,“这将削弱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以中国为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将其供应链中的美国节点剔除”。

外媒称,这封信暴露了美国私营部门对这项争议性规则的强烈不满。长期以来,华盛顿的对华鹰派一直试图通过这项规定,以打击受制裁中国企业利用未经制裁的子公司“规避出口管制以获取技术”的行为。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在这封写给特朗普的信中,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还指责美国商务部“大幅”放缓甚至“暂时”停止处理出口许可证申请,尤其是针对中国客户的申请,导致“数千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许可申请”积压在商务部。路透社8月曾报道称,由于美国商务部内部动荡、近乎瘫痪,美国公司向全球(包括中国)出口产品和技术的数千份许可申请陷入停滞状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29日表示,美国相关规则是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的又一典型例证。美方此举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受波及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10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一步表示,美国通过穿透性规则任意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已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通过穿透性规则更大范围切断中美科技企业之间的产供链合作,这会使以中国为重要市场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利益受损,与此同时激发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形成独立自主的产业链,这是美国企业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延伸阅读:

中国又出一张牌,“将对美企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本周一系列贸易反击措施,给了白宫震撼一击。在收紧稀土出口管制之余,中方对高端锂离子电池的出口管控,被视作打击美国单边霸凌的又一张王牌。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中方对高端锂离子电池的出口管控,图为女工人 资料图

彭博社在10月11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指出,中方对部分锂电池及相关材料实施的出口限制将于下月生效,鉴于中国在电池行业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对电池储能需求的激增,此举可能对美国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中方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部分锂电池、关键正负极材料及其制造设备与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文章直言,中国此前把稀土当作一种与美国贸易博弈的工具,美国如今日益需要储能设施来支持数据中心运行并稳定电网,对中国电池形成了严重依赖,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找到了另一个可利用的筹码。

中方措施覆盖了电池供应链的广泛领域,其中包括用于储能的大型锂离子电池,以及正负极材料和电池制造设备,这些都是中国具有强大领先优势的技术领域。和以往的限制措施一样,新规要求电池企业在出口产品前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的许可证,这一制度使中国能够有选择地将出口当作一种“武器”。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2025年5月27日,加利福尼亚州卡利斯托加,工作人员在能源谷公司的设施内走动

彭博新能源财经专注于贸易和供应链的分析师马修·黑尔斯说:“虽然这不像中国其他出口管制措施那样影响广泛的行业,但中国在电池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他们可以施加很大压力,美国企业很快就能感受到。”

根据彭博最新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电网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约占美国进口量的65%。分析人士称,这类电池在中方最新管制中首当其冲。

随着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推动能源需求激增,电池储能对美国至关重要。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增加了一倍多。该报告指出,到2028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原来的三倍之多。

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能源、经济与安全项目主任艾米丽·基尔克里斯特表示,虽然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受限于能否获取美国先进芯片,但“能源需求也是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制约因素”。

大型电池有助于储存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并在需要电力时释放出来。这有助于避免停电,增强电网稳定性。十年前,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装机量几乎为零,而2024年已达到26吉瓦。仅在得克萨斯州,去年就有约4吉瓦的电池容量投入使用,足以为约300万户家庭供电。

彭博新能源财经称,未来十年,美国全国预计将新增多达136吉瓦的电池容量。黑尔斯表示,其中很大一部分供应将需要来自中国,而且难以被其他国家轻易取代。

近年来,美国电池制造产能有所增长,但仍无法满足国内对储能的需求。这些工厂也将受到中国新限制措施的影响。彭博新能源财经称,中国控制着全球约96%的负极材料产能和85%的正极材料产能。

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China)研究关键矿产和供应链的科里·库姆斯表示,中国把这些关键部件纳入出口管制是一次“重大升级”,因为中国以外的公司非常依赖它们。

曾负责特斯拉和松下公司内华达超级工厂电池制造的电池行业高管塞莉娜·米科拉伊扎克说:“东南亚许多新建的电池工厂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涉及它们的原材料供应。”

被穿透性规则反噬,美企不忍了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中方措施出台后,美国电池公司Fluence Energy的股价10日下跌超12%,为8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特斯拉股价也下跌了5%。这两家公司都部分依赖中国电池组件。

在内华达州设有组装厂的电池制造商DragonflyEnergy首席执行官丹尼斯・法尔斯称,中国的这些政策举措“给本已紧张的全球供应链增加了一层复杂性,并凸显了加快国内创新的重要性”。他还称,作为公司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正在积极努力减少对中国采购组件的依赖”。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措施不仅是贸易谈判中至关重要的筹码来源,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专注于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的高级研究员伊拉里亚·马佐科表示,中方已非常明确地表示,不想泄露核心技术。“我认为他们确实希望在未来几十年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导力量。”

面对美国政府的霸凌姿态,中国在博弈中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规则,更用美国最熟悉的工具和语言予以反击。

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连续发布四则公告,宣布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上述管制应询答记者问时强调,此次列管的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中国依法依规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好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地履行了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中国政府愿与各国一道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相关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对于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中方将在审查后予以许可。同时,中方愿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交流机制,与相关方就出口管制政策和实践开展沟通对话,共同促进、便利合规贸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