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斯琴高娃、刘佩琦等群星来汉助阵“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

访客 2025-10-12 22:18:29 30082
斯琴高娃、刘佩琦等群星来汉助阵“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摘要: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看到斯琴高娃与刘佩琦,是谁梦回了《大宅门》?许亚军的名字一出现,又是谁在回味《人民的名义》的名场面...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

看到斯琴高娃与刘佩琦,是谁梦回了《大宅门》?

许亚军的名字一出现,又是谁在回味《人民的名义》的名场面?

一个多月前,是谁被“九三阅兵”文艺晚会上吴樾的精湛表演感动到哭?

今天,又是谁这么幸运,在武汉江夏一次性见到了以上这几位大咖!

10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映像长江”电影周戏剧电影交流展映系列活动在汉启动。作为活动的重磅单元,“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于当晚在江夏谭鑫培戏楼举办,斯琴高娃、刘佩琦、许亚军、吴樾、史可等著名演员携手亮相,让当地观众感受到“追星”的快乐。

斯琴高娃:我想活得有趣一点

1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江夏某酒店见到了75岁的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身穿新中式礼服的她已经整装待发,神采奕奕地准备去谭鑫培戏楼为“长江戏剧电影”打call。

WechatIMG61411.jpeg

听到记者说有很多影迷都在等着见她,从艺60年、拿奖无数的斯琴高娃自谦道,“我一个老太婆了,年过半百了。只不过就拍了几部电影、电视剧,请多多批评指教就是了。”

斯琴高娃感性地说,此次来武汉,看到天、看到地、看到云、看到湖,目之所及的一切都让她很感动:“就觉得你们湖北人、武汉人有一种幸福感,进入眼帘的一切都是美好、幸福的。”

近几年,斯琴高娃的作品数量较少,但她依然对下一个角色充满期待。被问到最想挑战的角色类型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有,但不敢说,没有胆量。因为你的学历不够、境界不够、心理状态不够、努力还不够,所以不敢说我一定要怎么样,(否则)都是吹牛。”

采访中,斯琴高娃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宅门》《康熙王朝》等被多次提起。聊到她最热爱的表演,斯琴高娃郑重地说,“我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完成一部戏,不然就等于是儿戏。不认真,完成的(作品)一定不理想。”

斯琴高娃坚信,一个演员如果不持续学习,不持续给自己补充“养料”,就很难在表演上有突破,“全靠你的外表啊,你的能说会道啊,我觉得是无济于事。”

今年是斯琴高娃从艺60年,在此前电影界为她举办的庆祝活动上,斯琴高娃一度感动落泪。记者问她那一刻心里想到了什么,她停顿了一会儿,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之快,就好像觉得刚刚是6岁。我还想活,活得再有趣一点,再进步一些,就觉得好像没做够。”

那做演员是不是有趣的人生?斯琴高娃斩钉截铁地回答:“有趣!干我们这行的人,如果没有趣的话,你干脆就别干,不值得干!”

前不久,有消息称斯琴高娃将参加某旅行综艺节目,后来斯琴高娃亲自辟谣了。不过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如果年轻观众有兴趣看到她,她也是愿意接受这种“考核”的,“我觉得我跟年轻人还是挺要好的,我玩心还挺重!”

吴樾:武汉是我的福地

演员吴樾一见到记者就说武汉是他的福地。原来,当年他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时,曾经到武汉“勤工俭学”,在武汉艺校教表演,还带出了几位明星学员。此外,从小就喜欢京剧的吴樾,一直都很敬仰谭鑫培先生,他也真诚许愿,希望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在影视作品里扮演谭鑫培先生。

WechatIMG61408.jpeg

在今年的“九三阅兵”文艺晚会上,吴樾的表演打动了很多观众,也让不少人后知后觉:原来吴樾不光是功夫高手,也是一个真“戏骨”。对于网友这份“迟来的爱”,吴樾既受宠若惊,也有几分无奈,“很多人看到我都说,没想到你戏演得还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就做好自己吧,演员是一个永远的职业,看机缘、看命运,我相信,只要你刻苦地奔着一个方向努力,未来一定会有好作品呈现给大家。”

史可:一回湖北老家,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或许很多湖北人还不知道,著名演员史可是一位宜昌妹子。此次能回老家参加活动,她也比其他嘉宾多了几分喜悦。

采访中,史可用湖北方言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每次回老家必吃的美食,“豆皮、热干面、糍粑鱼、红糖糍粑、各种蒸菜、珍珠丸子、藕汤……好吃的太多了!每次一回来就停不下来。”

史可笑着说,身为演员的她平时会刻意控制饮食,但只要回了老家,就一顿都不能少,“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WechatIMG61409.jpeg

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史可,是几代观众心中的银幕“女神”,而今年61岁的她,出现在镜头前依然状态极佳,风采依旧。她告诉记者,自己会把演戏进行到底,“演戏已经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很长时间离开舞台,就感觉自己的生命都枯萎了,但我一旦拍起戏来,就感觉浑身的细胞都被激活了。表演真的就像是我美颜、养生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刘佩琦:那年获奖的朱一龙,“谁都比不过他”

何为“老戏骨”,拥有《秋菊打官司》《离开雷锋的日子》《无悔追踪》《大宅门》等代表作的刘佩琦,有资格成为“参考答案”。

12日下午,67岁的刘佩琦风风火火地走进采访间,与记者就各种话题娓娓道来,字正腔圆、言之有物的表达,让听者如沐春风。

刘佩琦对武汉并不陌生,早在1985年他就在武汉拍过戏。谈到武汉,他想到的是40年前的片场记忆,想到的是毛主席的那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想到的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第一部电影就是谭鑫培先生的《定军山》,武汉江夏是谭鑫培先生的老家”。

他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在武汉坐轮渡时,票价才2毛钱,船票还是塑料的,“武汉是一个有着非常浓郁地方色彩的城市,如今它更是一个现代化城市。”

WechatIMG61412.jpeg

刘佩琦与武汉还有一段特别的缘分。他担任了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那一年,武汉演员朱一龙凭借《人生大事》斩获最佳男主角荣誉。

刘佩琦主动提起这段往事,说:“朱一龙就是武汉人。”他盛赞朱一龙那一年的获奖作品《人生大事》,“谁都比不过他”。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即将于下个月颁奖,朱一龙凭借《志愿军:存亡之战》入围最佳男主角。刘佩琦欣慰地说,朱一龙、易烊千玺、刘昊然这些年轻演员都在各自作品中表现出色,他们此次均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竞争必然会很激烈,“但不管他们谁拿奖,都是实至名归。”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