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需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包括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和阴阳两虚等。治疗时主要采用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方法,可结合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干预。
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主要是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材。中成药可选松龄血脉康胶囊或牛黄降压片。针灸取太冲、风池等穴位,并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情绪激动,限制高盐高脂饮食。
痰湿中阻症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疗以化痰祛湿健脾为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白术、天麻等。中成药可用眩晕宁片或半夏天麻丸。艾灸中脘、丰隆穴有助于化湿。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甜腻,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有益健康。
肝肾阴虚多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需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含枸杞、菊花、熟地黄等。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针刺三阴交、太溪穴能起到滋阴作用。宜食黑芝麻、桑葚等滋肾食品,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瘀血阻络表现为头痛如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等。中成药可用血塞通软胶囊或复方丹参滴丸。刺络拔罐于膈俞、血海穴可改善血瘀状况。适当饮用山楂茶,禁忌寒凉凝滞气血的食物。
阴阳两虚症见眩晕乏力、畏寒肢冷与潮热盗汗交替出现,舌淡胖,脉沉细。治疗宜阴阳双补,方选二仙汤加减,含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中成药可选金匮肾气丸或龟鹿二仙胶。灸关元、命门穴可温补元气。饮食宜山药、核桃等平补之品,注意防寒保暖。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监测血压,中药治疗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方药。同时,建议采取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如八段锦等方式辅助治疗,避免剧烈情绪波动。若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况,因此建议每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