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杀死本·拉丹的美军海豹突击队,6年前曾派人潜入朝鲜海域误杀平民后撤退!特朗普回应:我啥都不知道

据中新网援引美国《纽约时报》当地时间5日报道,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2019年曾执行一项潜入朝鲜境内,安装监听设备以监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渗透行动,但任务意外被朝鲜渔民发现而失败,海豹突击队员还杀害了多名朝鲜平民。
报道指出,由于这项任务风险极大,需要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直接批准,但白宫方面坚称特朗普对此事毫不知情。
特朗普5日就此回应称:“可以查一下,但我对此一无所知。我现在是第一次听说。”
当地时间2019年6月30日,朝鲜,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非军事区板门店举行会议前交谈
任务目标:
监听金正恩通讯
该报道基于对24名知情人士的采访,包括美国政府文职官员、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成员以及了解该任务的美国现役和退役军事人员。
报道称,事件发生在2019年初的一个冬夜,当时特朗普正将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进行高级别核谈判。
这项任务的目标是“安放一个电子设备,让美国能够截获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通讯。由于任务风险极高,“需要总统的直接批准”。
据报道,美军选择了曾击毙恐怖组织“基地”头目本·拉丹的海豹六队执行此次行动。计划要求海军潜艇将一支海豹突击队小队运送至朝鲜附近水域,队员再乘坐微型潜艇悄无声息地驶向岸边。
任务失败:
意外遭遇渔船,射杀平民
与在阿富汗或伊拉克执行任务不同,海豹突击队员们无法获得实时的空中视频支援,只能依靠卫星和高空侦察机提供的延迟数分钟的低分辨率静态图像。
任务中,他们必须乘坐一艘核动力潜艇接近朝鲜海岸,再换乘微型潜艇,在冰冷的冬季海水中行进数小时后,摸黑登陆。
报道描述称,海豹突击队在排练数月后按计划行动,抵达了他们认为荒无人烟的海岸,但“任务迅速土崩瓦解”。
“一艘朝鲜船只从黑暗中出现。船头的电筒光束扫过水面。由于担心被发现,海豹突击队员开火了。几秒钟内,朝鲜船上的所有人都死了。”
在中止任务后,岸上小组游到船上进行检查,确认所有朝鲜人都已死亡。报道称:“他们没有发现枪支或制服。证据表明,这批船员是潜水捕捞贝类的平民。据听取任务简报的人士称,有两到三人死亡。”
为了处理尸体,一位知情人士称:“海豹突击队员用刀刺穿了朝鲜渔民的肺部,以确保他们的尸体会下沉”。
随后,所有美军人员在未安放监听设备的情况下撤离了朝鲜海岸。
特朗普否认知情
美政府被指违法隐瞒
当地时间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被记者问及此事时回答说:“我可以查一下,但我对此一无所知。我现在是第一次听说。”
然而,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从未将这次行动或其后续的军事审查结果告知国会负责监督军事和情报活动的委员会。
报道分析,这一行为可能违反了多项美国联邦法律,包括1973年的《战争权力决议》和2013年一项要求国防部长在任何“敏感军事行动”发生后48小时内通知国会的法律。
报道还提到,总统保护国家机密的权力与国会的监督权之间存在持续的紧张关系,但两任总统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为“在2021年,拜登政府决定向国会高层官员进行简报”。
据报道,2019年2月底在越南举行的美朝峰会以没有达成协议而告终。至于朝鲜方面对美方此次致命的海上行动了解多少,目前尚不清楚。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综合中国新闻网
编辑 邓旆光
延伸阅读
特朗普还在emo:我们好像把俄印输给了中国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已结束近一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仍在破大防。
“看起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当地时间9月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突然发了这么一段话,还配上了中俄印领导人在上合峰会期间的合照。
据路透社和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特朗普暗示俄罗斯和印度正向中国靠拢,并对此深感“背叛”,尽管是他施压威胁两国在先。同日晚些时候,特朗普语气稍微缓和,又称他不认为美国“失去了”印度。
与此同时,特朗普盟友们纷纷警告印度。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印度可能很快会为其立场后悔,“对美国说对不起”。美国极右翼活动家劳拉·卢默威胁说,印度或将面临新的限制,并透露美国政府正考虑禁止美国IT公司将其工作外包给印度公司。
中印回应,俄罗斯:美俄“破镜难圆”
特朗普5日在“真实社交”发文,对中俄印在上合天津峰会期间取得的进展阴阳怪气。他说:“看起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祝他们未来长久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稍早时候还发布了两张美俄阿拉斯加会晤的照片。照片显示了特朗普为普京的来访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当时,美方特意设红毯欢迎普京,特朗普本人则在机场亲自欢迎普京下机,并在普京到达后安排了一架B-2轰炸机在四架F-35战斗机的护卫下低空通场。
在两国领导人头顶低空通场的美方B-2轰炸机和F-35战斗机
当天晚些时候,被问及“谁该为将印度输给中国负责”时,特朗普又改口说,他不认为美国“失去了”印度。他称:“我和(印度总理)莫迪相处得很好。他几个月前还来过这里。”
特朗普随后表示,他将永远与莫迪保持朋友关系,但自己“不喜欢莫迪此刻的所作所为”。他说:“印度和美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们只是偶尔会有一些摩擦。”
但他又补充说,他对印度继续购买俄石油“非常失望”,因此对印度实施了“非常严厉”的关税。
《南华早报》认为,特朗普的帖文将印度和俄罗斯归入“中国阵营”,显然表明了他对俄印领导人的不满。他曾经努力拉拢莫迪和普京,如今似乎深感“背叛”。今年2月,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莫迪。8月15日,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接待了普京,举行了美俄峰会。
当天,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回应指出,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发展关系,旨在增进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从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发言人强调:“世界应是共赢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方赢一方输的战场。国家间的互动应基于平等,任何国家都不应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棋子。”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拒绝评论特朗普的帖子,但表示两国仍专注于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关系。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告诉俄罗斯塔斯社,俄美关系“受损太严重”,双边关系的全面恢复需要时间。他证实,莫斯科和华盛顿在各个层面保持着沟通,“对话渠道确实存在”。
1日会晤前,印俄领导人同乘一辆车,一对一交谈了近一小时 推文截图
“不出两个月,印度就会向美国道歉”
卢特尼克5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印度将很快向华盛顿道歉,并怂恿印度政府退出金砖国家组织。
“在一两个月内,我认为印度会来到谈判桌前,他们会说对不起,他们会试图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卢特尼克在采访中宣称,“这将由特朗普决定如何处理与莫迪的关系,我们将交给他决定。”
当被问及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以及美印关系恶化时,卢特尼克提到了印度在金砖国家中的角色。他威胁说:“要么支持美元,支持美国,支持你最大的客户——美国消费者;否则你将支付50%的关税。让我们看看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卢特尼克还表示,印度需要决定自己想站在哪一边,并补充说“我们始终愿意进行谈判”。
“中国人卖东西给我们,印度人也卖东西给我们,”他声称,“我们美国是全世界的消费者。所有人必须记住,我们这个价值3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才是世界的消费者。所以,最终,他们都必须回归到客户这一边,因为我们都知道,最终客户永远是对的。”
同日,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也指责印度拥有“世界最高关税”,并称这导致美国就业流失。
特朗普亲密盟友卢默也来掺一脚。她暗示,美国政府可能对印度外包IT工作实施新限制。她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特朗普总统现在正考虑禁止美国IT公司将其工作外包给印度公司。”
据介绍,美国占印度IT外包收入的62%。尽管近期面临关税冲击,但得益于成本节约和540万开发者的支持,IT外包仍是印度经济的强势领域。
印媒:中俄印靠拢,归功于特朗普
另据印媒《今日印度》报道,印度官员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压力做出了回应。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5日回应表示:“无论是俄罗斯石油还是其他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决定从哪里购买。我对这种针对印度人的、不尊重的殖民主义言论感到愤怒。”
同日,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外长苏杰生将于下周出席由巴西总统卢拉召集的金砖国家视频峰会,讨论如何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并团结新兴经济体。
特朗普8月份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50%。这项额外关税措施将于当地时间8月28日生效。特朗普称,这是为了“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
面对特朗普的贸易压力,印度政府态度强硬。与此同时,莫迪加大与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互动。9月1日,莫迪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此外,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普京计划于今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第23届俄印领导人年度峰会。
看到中俄印领导人在上合峰会亲密互动,特朗普破大防。9月1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发文炮轰印度,控诉印度在对美贸易问题上“完全单方面”,并从俄罗斯购买大量能源和军事设备。
对于特朗普的最新威胁,印度媒体反应一致,纷纷将之与莫迪的中国之行联系在一起。NDTV称,特朗普的帖文是在上合组织峰会的友好场景之后发布的。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微笑着握手的场景被视为向美国发出的强烈信息——上合组织将团结起来反对关税。
《印度快报》9月5日刊文指出,上合天津峰会标志着“世界新秩序”的建立,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标志着中印关系的解冻。同时专家们强调,特朗普的强硬政策、惩罚性关税和贬损性言论已经破坏了曾经牢固的美印伙伴关系。他们认为,特朗普应该为印度向中俄靠拢负责。
美国律师兼投资银行家吉姆·里卡兹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适得其反,迫使印度实现贸易多元化。
美国前驻华大使、国际事务专家尼古拉斯·伯恩斯警告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削弱了美国的联盟关系,疏远印度会破坏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一个重大的误判”。
《印度快报》在文章中指出,曾经密切印美关系,似乎已完全崩溃。特朗普声称自己促成印巴停火,并称印度经济“已死”,只会加剧印度民众的不满。印度拒绝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让步,加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旨在确保自己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未来,体现了对战略自主的承诺。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