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的心电特征是什么?

心房颤动的心电特征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但振幅不等。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正常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除极,而在心房颤动时,心房电活动紊乱,无法形成有效的P波。心电图上可见基线呈现不规则波动,代之以细小而不规则的f波。这种情况通常与心房肌纤维化或心房扩大等病理改变有关,需结合动态心电图或心脏超声进一步评估。
f波是心房颤动特有的心电表现,频率在350-600次/分,振幅为0.1-0.3mV,在V1导联最明显。粗颤型f波振幅超过0.1mV,多见于新发房颤;细颤型f波振幅小于0.1mV,常见于慢性房颤。f波反映心房肌不协调的微折返电活动。
由于心房电冲动不规则下传,心室率绝对不规则,RR间期长短不一。未治疗时心室率多在100-160次/分,若合并预激综合征可达200次/分以上。这种不规则性可通过测量连续RR间期差异超过120毫秒来确认。
QRS波群形态多正常,但因心室充盈时间不等导致振幅差异。若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可出现宽大畸形QRS波。需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房颤伴差异性传导的QRS波群起始向量与窦性心律时一致。
长期房颤可能出现心率变异性降低、ST-T改变等继发表现。部分患者可见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电监测可能捕捉到房颤发作起始时的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这些现象有助于理解房颤的触发机制。
心房颤动患者应注意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血压和体重在正常范围。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日常可适当增加富含镁、钾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等,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