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访客 2025-07-15 15:02:40 31753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摘要: 来源:环球时报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

来源:环球时报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合与会访华。这是印度外长5年来首次访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7月14日在北京会见苏杰生时表示,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正确选择;王毅在同苏杰生会谈时表示,双方应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苏杰生称双边关系稳步改善,并在印度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两国关系持续正常化可以带来互利的成果。”

不难看出,当前中印双方有一个鲜明的共识——双边关系的持续改善是正确的、有好处的。“持续破冰”“努力重塑关系”“重回正轨”“正在好转”……印度舆论对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普遍抱以乐观预期,印方表态的语气和内涵较过去也都更为积极和务实。从时间跨度来看,5年未访本身反映了中印外交关系的“异常状态”。随着去年10月份两国领导人喀山成功会晤引领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当前外交高层访问的突破也是中印关系稳步改善的象征之一。只要有利于恢复中印关系的正常沟通机制,我们都应积极看待。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图为印度外长苏杰生

但中印关系的稳步改善,尤其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仍然需要双方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基础之上,积累起坚韧的战略互信。此次苏杰生访华之旅成为舆论焦点绝非偶然,其背后经历的是两国关系漫长而艰难的修复期。回顾过去数年,边境争端为双边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更成为印度一些人对华误解、敌意和防范心态的策源地;印方一些战略界人士对残余“藏独”流亡势力不彻底的切割态度,一再试探中方底线,侵蚀双方政治互信根基;美国等一些国家长期企图在中印间隙中寻找楔子、见缝插针以阻碍两国共同发展,又添另一层干扰因素。

当前,中印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既面临现实的摩擦风险,也拥有合作的广阔前景。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外交高层互动在内的中印双边交流不断开展和深化,为两国提供了重新审视彼此战略定位、加深理解和沟通的重要契机。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中,中印协调沟通越顺畅,整个地区的不确定性就越少。对中国而言,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将邻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追求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对印度而言,若能摆脱对华思维误区,从本国发展利益出发看待中国,则有助于减少误判、增加互利合作的机会。

中印之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有很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改善两国关系大有可为。比如,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与复杂的议题,构建稳定有效的边境信任机制、恢复战略对话平台、强化多层级安全合作,是中印关系迈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进直航恢复、重启人文交流、加强高校与智库互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将有助于在双方社会层面培育更真实、持久的互信。此外,双方互动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在于为中印在多边平台上的合作打开新空间。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下,中印都已形成基础合作机制。一旦中印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增强协调合作,也将为世界多极化与南南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战略互信不是一次会晤、一份声明就能达成,而是要通过长期、持续、可衡量的互动来逐步积累。它需要的,是持久的政治意愿、务实的协商机制,以及最重要的——对彼此核心关切的尊重。中印关系中的对话窗口正在被打开,抓住时机积累互信正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印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国家,双方合作大于分歧是长期趋势。在单边保护主义、强权霸凌行径给世界带来严峻挑战的当下,两国越能通过持续对话消除误判、对冲外部风险,越能在新一轮全球秩序重塑中把握立于潮头的主动权。

延伸阅读

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谈一谈什么呢?

老老实实,与邻为善,才是该有的态度。

单单点名印度,“其中,印度外长苏杰生还将结合与会访华”。这是昨天(7月12日)外交部网站相关内容所见!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外交部网站截屏

1

什么情况?

看外交部网站“外事日程”栏目,12日上午9点发布名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将在天津举行”的消息。其中写明,这一理事会会议将于7月15日在天津举行,与会者包括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外长和上合组织常设机构负责人。

开会谈什么呢?看外交部所发消息,其实主题已经定好:

其一,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问题;

其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当然,就此两个议题,似乎也不期望通过一次会议达成共识,而只是“交换意见”。

这显示的是什么呢?

海叔所见,上合组织成员国中,有刚发生冲突不久的巴基斯坦、印度,也有在巴基斯坦、印度两国之间关系微妙的伊朗。

但无论如何,上合组织一系列会议,比如数字经济论坛等等,已经在天津召开。接下来的外长会,求同存异,交换意见,把会开起来,就不赖!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苏杰生讲话画面 图:资料

2

印度外长苏杰生与会,又有与众不同之处!

按照外交部通报,苏杰生不仅来天津开会,还要访华。也就是说,这次他来中国的任务,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外长不同。其他外长也来天津开会,但不算访华,也没被外交部单列出来写一笔。

这显示的是什么呢?

在海叔看来,显示的大抵有几重意思:

首先,苏杰生到天津开会,将见到伊朗、巴基斯坦外长。此前,在上合组织发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之际,印度有人私下里嚼舌头。而印巴刚打起来过。如今,苏杰生如何应对伊朗、巴基斯坦外长,是一个看点。

其次,苏杰生此次到中国,或许不仅仅到访天津一地。既然是访华之旅,如果去走走看看,应该也是题中之义吧!看看中国的发展,共谋发展,才该是他所为吧!

再次,苏杰生作为印度外长,应该听说了“高志凯线”吧?前些时候,印度有人跳出来说,应该与中国彻底解决陆上边界问题。其痴心妄想以“麦克马洪线”为界,和中国没商量,没得谈,又要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中国学者高志凯特别在一些视频节目、公开讲座中提到,既然印度还在提一个英国殖民者随手画的一条线,那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恒河边还有古代中国人抵达、立碑的痕迹,可以以恒河线为边界谈判的起点。

是为“高志凯线”。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苏州大学讲习教授高志凯最近出席相关论坛

希望苏杰生别以为中国民间也好,学界也罢的一些话是“玩笑开大了”。既然印度有人“玩笑开大了”,谁又不可以开一开大玩笑呢?

海叔要说,无论如何,中印之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该由中印双方认真应对、合理管控。此前,中印之间有过不错的尝试。甚至在近年来一度曾经发生过的冲突中——得感谢此前中印双方共同定下的规矩、“游戏规则”,反正没有再次动用热兵器开打,由此也使得冲突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这并不是印度无视中国合理诉求、中国实力的理由。

经历了此前不久的印巴冲突,印度该明白,动不动就发脾气、想揍人,在当今时代,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的东方,是吃不开、行不通的。

怎么办?

谈,就一条路。

3

苏杰生应该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吧!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后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成为中国与一些国家发展关系的圭臬,也成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圭臬。遗憾的是,印度并没有在日后彻底遵循这五项原则,才导致了上世纪60年代惹事、挨揍!

而印度也直到本世纪初,在2003年由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出面,与中国解决了中印交界的大原则问题。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瓦杰帕伊 图:新华社

剩下来的问题,中印当然都需要拿出更高智慧来解决。但其实也有解决问题的一种路径,亦即在暂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双方都不要动粗。

海叔也感觉,印度方面最好不要耍小聪明,蚕食、得寸进尺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吞并、吸收不属于它的领土。消化不了的,事后一次性吐出来,会很难受的!

老老实实,与邻为善,才是该有的态度。

也要看到,当今之世,东方的机会很多。以印度为例,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越它的前宗主国英国,且经济仍在不断增长。这是个好迹象,也是个好兆头。对印度来说,由外长到访中国,感触中国的发展,共同谋划继续发展的未来近景、中景、远景,才是苏杰生乃至整个印度政界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还要看到,以所谓“中国通”自居的印度外长Subrahmanyam Jaishankar,曾担任印度驻美、俄,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官,也曾担任过印度总统新闻秘书,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以中文名“苏杰生”开始获得中国人之熟知,经历过中印关系的几次低谷与高潮,应该对中印关系的走向有相对来说较为正确的判断!

反正,此次访华的苏杰生该带回国内的一大信息在于:

不要误判形势!

印度有大好的发展机会,好好把握!

责任编辑:李超_NB12814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