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蓝藻的3种方法

蓝藻,作为自然界中古老而广泛的藻类,偏好富含有机物和高pH值的水域,尤其在高温季节伴随饵料增加而大量繁殖。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蓝藻暴发与水质中微量元素失衡密切相关。
蓝藻对养殖业构成威胁,其中微囊藻的影响尤为严重。在热季,微囊藻形成一层油漆状物质覆盖水面,其快速繁殖不仅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其死亡分解产生的蓝藻毒素能直接致养殖生物中毒,甚至影响人类健康。蓝藻的旺盛光合作用导致水质pH急剧上升,形成恶性循环。蓝藻大量死亡还会产生恶臭,消耗氧气并释放毒素,这不仅降低了养殖动物的食欲和抵抗力,还可能引发肠胃疾病,增加患病风险。蓝藻水华不仅影响养殖管理,还对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水产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蓝藻暴发的背后,养殖活动的不当加剧了问题。为了提高产量,过度放养和投饵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形成“绿豆汤”色的水体,底部淤泥积累,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
温度是蓝藻暴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温环境下其生长速度超越其他藻类。此外,养殖过程中的自我污染,如排泄物和残饵,也是水质富营养化及蓝藻暴发的重要原因。
针对蓝藻问题,预防胜于治疗。利用含有多样有益微生物的EM菌可以有效控制蓝藻。实践中,定期换水对于小水面和水源稳定的池塘是可行的预防措施,但对已发生蓝藻暴发的池塘效果有限。应急情况下,局部施用化学药物可快速杀灭蓝藻,但可能对养殖生物造成刺激,且存在残留毒性。长远看,通过生物和化学手段控制水质富营养化,调整氮磷比例,促进有益藻类生长,从而抑制蓝藻,是更可持续的方法。构建以菌-藻-浮游动物-鱼虾蟹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利用自然净化机制,也是净化水质的有效途径。特定的蓝藻溶解剂虽有一定效果,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谨慎使用更为安全。
综上,通过综合管理策略,包括生态调控、水质管理及适时使用生物制品,可以有效应对蓝藻带来的挑战,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